close

台灣都市政策的自由化與財團化—黃麗玲(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台社社員)

台灣都市政策的自由化與財團化

今天我想從都市發展的過程中談土地的問題。因為我認為住宅問題的核心是土地問題。因此我會從這幾年台北市的都市發展與土地開發問題出發,回過頭來看住宅,特別是社會住宅的議題。

都市發展的過程:私人化、文創化

都市發展的路徑,大致有兩類。第一,是把原來的素地變成建地,把原來的農業區或保護區,上面沒有其他建築的土地,在城市往外擴張時就把它變成建地,快速發展。這個在我們經驗中是比較熟悉的。過去的城鄉發展中,我們也看到很多既有研究在討論;財團如何透過都市計畫,影響地方政府,或是都市計畫委員會,進行土地變更。中間會談到一些回饋機制來正當化這個作法,例如怎麼回饋地方政府、公共設施,社會利益等等,來配合對於原本土地使用的解編過程。

這幾年來我發現城市往外圍地區擴張的過程中,不管是都市計畫政策或是主要論述,都看到國家越來越退位,讓位給資本的狀況。例如,現在很流行的規畫與研究裡面,叫「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發展。過程中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交通建設成本,以及土地成本;過程中常使用BOT,跟私有發展商合作,因為覺得他們比較有效率,也精於財務計畫。然而因應都市計畫所帶來的交通建設,其實私人開發商早已買好周邊的土地,甚至經由其他手段拿到公有土地,但是發展了以後,到底都市利益如何被分配,則很少被討論到。

第二,我們的都市的想像是什麼?近十年來,台灣推動文創產業,號稱要以此加入國際社會,因而整個社會都經歷一種「文創化」的過程,不僅是產業文創化,也伴隨著很多論述語言跟想像的文創化。譬如,在台北三峽等區域的新建案,有用了所謂的藝術大道,邀請國外的地景藝術家,把原來都市計畫裡應該是道路的部分變成藝術大道,進而上了報紙廣告;開發者也可能把原來的農田,變成造景藝術的地方,甚至是一種博物館的經營。這其實是養地的一種動作,美其名為公共藝術。另外我們還有另一個利用科技手段來美化建商所進行的都市發展,例如智慧屋等。在一般社會大眾在想像未來居住的願景時,建商利用這個過程在賣房地產商品。另外媒體也是一個推波助瀾的工具,一直告訴我們說房價一直在漲,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過去十年中台北房價漲了一倍多,背後很大的力量,其實是政府跟資本還有大眾想像的共同產物。

全球化都市更新的圖像

在都市再發展的部分,特別是有關於都市更新的論述,1990年代晚期,都市更新條例已經通過,但真正在台北產生推波助瀾最大的效用是這十年,容積率1.5倍放大到兩倍,配合政府有一些大型盛會,例如為了要辦花博,所以我們有台北好好看政策。台北更好看的結果,圓山站附近的房地產也價格翻了一倍。這連結了前面所講的「城市想像」的角色:為什麼台北要好好看,如何好看呢?新的天際線,有高有低的天際線,建築越拉越高然後連著水岸,但是中產階級可能只能到那邊騎腳踏車,買房子還輪不到,這是我們現在全球化之下的都市圖像。

房價狂飆下弱勢族群的困境

那這些跟社會住宅有什麼關係?我認為是這樣的都市發展政策讓背後的弱勢者面臨很大的住屋問題。不只是弱勢者,連中產者也有沉重的壓力。天下雜誌幾年前有一個專輯叫「城外有春天」,這是另一種措詞,說的是:好吧,那我們就放棄住在城市,往城外走,因為空氣比較好。這是中產階級阿Q式的自我治療。同時,整個都市發展過程當中的效益其實是讓都市貧窮階級,可以租到的低價的房子總量變少了。像萬華區過一陣子,經由都市更新之後,便宜的住屋不見了。我跟著社工看了一些之前遊民所住的區域,他們好不容易經由補貼能夠住進非常低價的,一個月五千塊、四千塊租金,破舊卻一點也不危險的區域。他們的二房東還非常努力的把他們的住宅改良,如太陽能的熱水器,甚至有警報器,這是一種自力住屋。但是如果都市更新的狂潮席捲而來的話,這些住屋就不見了,而我們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處理遊民的問題。這背後共同的問題是大家認為房地產上漲是好事,如果看最近北市和新北市的候選人,他們對這個議題是不表態的,他們一方面要蓋社會住宅,但房價上漲到底是不是好事,現在的房價是否合理,一概不回應,同時也沒有拿出具體政策去面對這件事實。

國家機器的失能 台北魔鬼城

最後,我們來看看社會住宅所連繫的國有土地的問題。在整個都市狂飆的過程當中,國有土地做什麼用呢?我們的國有土地不僅沒有扮演平衡地價、城市社會機能的角色,反而是這後面的推手甚至是元兇。國有土地經過標售賣地,把城市裡面最菁華的土地賣出,台北市其實將近有一半的土地是國有土地,但是到底對城市機能發揮了什麼效果呢?這些得到土地的財團經由養地之後,做為住宅,並進一步豪宅化。再看看BOT的過程:市府雖然要巨蛋,但卻換回可能不需要的觀光旅館及豪宅。國有企業的土地獲益應該如何進行社會再分配呢?我們的國營企業似乎已經忘掉這件事。如果你看了新聞,發現他們在忙著賣掉土地,或著想辦法開發所謂的新市鎮,像台灣水力公司、中油正忙著如何「活化」他們的土地以作為新的辦公大樓或豪宅。從以上整體都市發展過程來講,國家疏於照顧民眾的社會經濟及文化的權利,而是把這個部份跟財團BOT化,或者將這個社會責任轉移了,我想呼應一下都市改革組織的理事長黃瑞茂老師所說的,這不只是一個投機城市,台北已經變成一個魔鬼城市。

 轉帖自—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j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