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住宅政策的省思

記者林寬宏/文山報導

台北居 大不易

台灣目前可出租國宅數量僅6,397戶,占全國住宅0.08%(台北市0.64%、新北市0.02%、高雄市(合併後)0.03%),與其他國際先進國家差距相當大,也使得許多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的弱勢族群們,深深感到沒有居住權的無奈。

 隨著去年五都選舉的白熱化,都會區的住宅問題終於因為高房價而引爆成重大的都市問題與主要民怨,讓政府不得不拋出一系列社會住宅的政策,使得「無殼蝸牛」們各個引頸期盼政府會端出什麼牛肉來。

 目前內政部要在大台北都會區,規劃五處社會住宅,分別位在北市萬華、松山及新北市三重、中和等地,預計將興建1500-1600多戶。而台北市也正在興建首座的大龍峒國宅,預計在下半年就能完工驗收,明年年初就可開始入住。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提到,大龍峒國宅會請一流的設計師做全方面的規劃,有信心能成為一個模範社區,消除民眾疑慮。

 萬利國宅 問題重重

萬利社區所要興建社會住宅的兩處地區,腹地都不大,且平均坡度也超過30度,並不適合用來蓋高達十層樓的建築。至於當地居民所質疑的市府將原本都市計畫中的市場用地,變更為社會住宅的用地,並不符合法令原則,且也違背了當時政府國宅處設計為市場的原意。

 

但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子欽指出,目前就法規面來看,政府的作為並沒有違法,在「台北市分區使用管制規則」使用表中,商業用地的確可以作為住宅建地使用;但現今的癥結點在,政府若要在某地區興建國營住宅,通常都會將其土地變更為國宅用地或是公共建設用地,如今政府在萬芳頂好超市原址所興建的社會住宅是建立於市場用地上,存在違反土地分區容許使用之精神。

 林子欽表示,居民現在可利用山坡地住宅區平均坡度超過30度這點,由土地所有權人申請變更為保護區,力抗政府的開發。

  「政府不應該在原有社區去安插這些建設,而是應該集中一個區域來蓋社會住宅。」萬利社區居民謝文政說,他強調他們並不反對社會住宅的政策,但萬利社區目前已接近飽和,無法在容納更多的人口,否則人口所衍生問題將是一個很大的隱憂。而且就現階段來說,政府不應該亂開選舉支票,,應該先做好整個完整配套措施,及擬定社會住宅申請的標準。看看現今台北市的國宅水準,除了老舊之外,管理上也出現許多疏失,這些都是政府讓民眾沒有信心的原因,應該先檢討現有的國宅政策,不要只是一味地興建國宅。

 至於民眾的意見,政府真的聽到了嗎?在5月19日由多位北市議員所舉辦的「台北市公營住宅公聽會」中,政府官員對於民眾的意見,大多都只是提到會將居民的意見,呈報上層並再進行檢討。政府應該多與民眾協商,並提供示範基地及配套措施,拿出誠意與決心,否則只會讓居民畏懼,並關起協商的大門。

 政府應思考國家未來的住宅市場

從國外經驗來看,新加坡政府管控了整體的房市,不讓投機客有炒房的機會,並且普遍的提供社會住宅,讓每個人都有居住的基本人權,反觀我們,台北不停地興建昂貴的豪宅大廈,但買得起的人卻寥寥無幾,導致大台北都會區空屋率高的現象產生,政府應該要設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成為這場利益遊戲中的共犯。

 一個健全的國家房市,應該是出租與銷售並重,這樣不僅能有效壓抑房價,也能讓人民有更多的選擇,何況現今台灣也邁向高齡化社會,人口不增反減,有必要花這麼多資源在蓋房子上嗎?應該將資源著重在社會住宅及租屋補貼上,不宜再有更多的建案提出。

 但如今政府本末倒置,為了蓋社會住宅,反而犧牲了一般居民的權益,但卻放任房市日益膨脹,現階段應該有條件的限制建商的開發案,好好利用剩餘的國有地或是現有的老舊國宅,將其更新增建,而不是與民爭地。如此一來,不僅能解決國宅住戶的哀怨心聲,也能解決人民居住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j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